他们用了很多时间,慢慢相爱

kamina

© kamina | Powered by LOFTER

还挺好玩的就继续往下写了。


五、当粉丝宇宙遇见路人宇宙,一场势必湮灭的对撞

首先总结上一篇的论点,在粉丝心中:

  1. 爱豆即我、爱豆即我老婆
  2. 爱豆世界与真实世界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

当粉丝宇宙遇见了路人宇宙会发生什么。

粉丝刷着五星好评,评价自家爱豆:“演技炸裂,好几次我都被感动得流泪,不得不说我们xx这次真是发挥出了实力blabla”的时候,其实粉丝的内心可能是十分真诚的。因为在“我和我爱豆”的二人世界中,我看到了我爱豆(代入感下的我本人)长足的进步。在粉丝宇宙的故事是这样的,“我”是一个nobody,没有受过任何演艺方面的训练,但我凭着自己的努力(熬夜拍戏、一遍一遍ng等等),终于得到了大导演和大制作的垂青,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大屏幕。虽然这个套路有点像起点yy小说,但是不少名著和经典文艺作品中也能找出类似的范本。人类把向往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写进了基因,而粉丝只是把这些喜欢的本能拿过来投射在爱豆身上。

可是当路人看到一个陌生人在大屏幕上尬演的时候,所能做出的评价就只有一个,“这演得也太tm烂了吧”。粉丝的反驳往往用这样的话语作为开端,“你知道我们xx有多努力吗?你了解我们xx吗?”你不理解我(和我的评价标准),你凭什么说我不好?

路人觉得我有必要了解吗?我有观影常识和正常审美(正常的标准)就够了。

当粉丝宇宙与路人宇宙相撞,路人毁掉了粉丝美好且赖以生存的幻想空间,那个只有我和我爱豆,我们手牵着手走向幸福人生的平行宇宙。

但是当路人看到“xx演技炸裂”的时候,路人被毁掉的是从小被培养起来的常识和三观。

要不要来比比谁更惨啊233333

还是那句话,有些事,当你意识到的时候,事情就解决一大半了。

粉丝如果能意识到,自己在评价爱豆演技进步的时候使用的是爱豆露宇宙的标准,那吹偶像演技就像一个十个月孩子的妈一样,恨不得昭告天下:快看,我儿子会走了!!!

路人如果能意识到,粉丝没有想挑战你的常识和价值观,粉丝只是在使用ta小世界的标准。谁还没有个做梦的权利,你不做梦吗?你非要叫醒ta,那不追着你咬咬谁。

 

六、粉丝经济的上限在哪儿?

演技和才艺都无法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的偶像,即在工业社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生产者,只凭自己的人格魅力,所能带动的粉丝经济的上限在哪儿?前面写到了“粉丝可以遮蔽的天空”,如果把这个视为偶像的基本盘,那这个盘子有多大?

也许大家觉得2016、2017是属于小鲜肉的一年,但是看看电影产业给出的票房成绩,小鲜肉担票房的制作基本都是扑。(不需要讨论电影好坏,电影好坏没有意义,偶像的基本盘指的应该是,不管这部戏再烂但是因为有我爱豆我也会掏钱去看的粉丝消费实力。)

我对小鲜肉的票房基本不关注,但是我找了另外一个点,我去查了2017年AKB的总选成绩。

No.1 指原莉乃-2.5w票

No.2渡边麻友-1.5w票

No.3松井珠理奈-1.1w票

第一名的指原莉乃,宅姐是个合格的女主持人。如果去看她的综艺节目,在不知道她是AKB48的某某的前提下,也会认为她是个不错的女mc,有流畅的控场能力和综艺感。换句话说,她是这个商业社会打造的能够出售的完成品,在这个工业社会,她的存在能够发挥作用让自己所属的那部分正常运转。

第二名渡边麻友,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,麻友粉还是非粉,基本都承认渡边麻友是个合格的爱豆露,对她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是认可的。如果爱豆露算是一个得到社会认可的职业,那麻友算是一个合格的爱豆露。

第三名是松井珠理奈,我曾经粉过她。但是平心而论,松井珠无论是演技(尬演)、还是唱功(车祸)、舞蹈(还不错但是也没有好到能成为职业舞者),甚至在维系爱豆形象方面,都算不上职业。松井珠理奈11岁被秋元康发掘,被认为是“十年一遇的原石”,一入团就跟前田敦子双c,分团绝对的center,资源不能说不好。松井珠的性格是很讨人喜欢的,开朗活泼,也很真诚。今年她多次不分场合的要票,多次表示拿不到第一就“苦呀西”(不甘心),也只能说她自己心里就是这么想的。这个既有天赋又有运气,既有个人奋斗又赶上了历史进程的爱豆,票数只有指原莉乃的一半还不到。

有没有这个可能,偶像仅靠人设能带动的粉丝经济的上限,只有某个普通职业工作者的一半。

当红偶像的上限,大概只有1/2个普通演员。

不合情理吗?

如果要说偶像的流量和讨论度数倍于普通演员,但是去掉水军还剩多少呢?有个统计4%的水军贡献了90%的流量。而那10%的流量是那些不分昼夜爆肝刷数据的粉丝留下的,真实能产生购买力的又有多少?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把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理解成一次短暂的雇佣,作为一个路人也是这次临时雇佣的面试官,当然选择“有三年以上演艺经验”的。

不讨论天价片酬的事,天价片酬很可能只是一次很好的营销和资本试水,这次产生不了跟片酬匹配的效益,下次天价就没了。讨论的是粉丝经济带来的可持续消费能力。

这么想,这个世界挺自私的。我工作的时候我只关心我的partner能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他那部分工作,他的理解水平和他的执行能力,我不关心他是什么样的人。

我去医院看病,我也只关心医生能不能把我的病治好,我不关心他是什么样的人。

我去电影院看电影,我关心导演和演员能不能给我一个好故事,让我投入地看两个小时忘记电影外的烦恼,我不关心导演和演员是什么样的人。

我无条件地爱你,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,跟其他的一切都无关。这种事永远都只发生在粉丝对爱豆的单箭头中。而当你想要得到与此相同的待遇时,世界就要告诉你它不是这样运作的。


评论(9)
热度(28)